体育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2003-10-22 20:01:25

  2003-2-13  中学体育网


体育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王渺一 郭海力 
  创新能力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动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
  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与学校的其他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开发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体育学科的鲜明特性
  体育学科具有极其鲜明、突出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实践性 指的是"寓教于动"。体育课需要通过身体实践活动。
  2.整体性 指的是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3.社会性 体育课程本身具有显著的社会性。
  4.差异性 是指个人身体条件、性别、地域、气候、场地设施条件、学校体育传统等。
  5.复合性 指的是体育课程目标非单一性,体育课程融知识、技能、身体、精神及各种能力的培养、教育为一体,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也是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
  6.非阶梯性 指的是体育课程内容、手段的非阶梯式排列。
  7.非高考性 指的是体育学科有全国统一教学大纲,但不列入高考科目。目前学生高中毕业、体育学科的评价是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体育课成绩"、"平时体育活动出勤"三位一体的"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因此不受高考的限制,教学改革的空间比较大。
  8.交叉性 体育学科包含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各门学科的相互渗透。体育学科成为多学科汇集的交叉点,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橱窗'。
  二、体育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1.利用体育教材内容价值
  创新能力是人脑高级心理机能,其形成和发展都受到人脑生长发育水平及活动特点的影响。毛泽东说:"体育,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身心健康为各种美德、知识、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居里夫人曾说过极富哲理的名言"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
  因此学生全面良好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完成,就需要身心俱健、要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以保证发展积极的思维,良好的记忆,丰富的想象和集中注意。体育学科教材内容体现时代性、健身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着眼于掌握体育技能、技术,更主要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精神文明等方面促进提高,使"生命之树"长青,有充沛的精力去攀登科学高峰。
   2.加强左侧肢体练习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脑,左、右半脑是有明显分工的,这是1981年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R.w.斯佩里的研究成果。许多较高级的知识功能都集中于右半脑,右半脑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因而根据大脑两半脑对身体两侧交叉支配的特点,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加强左侧肢体部位的练习,如左脚各种跳跃、摆动、踢球。左手运球、投篮、打排球、打乒乓球,左侧平衡等。实现对全脑的开发尤其右脑机能的促进培育和左、右脑密切配合协调发展,利于人的潜在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3.自行创编成套动作
  体育课在体操、韵律操、武术项目的教学过程中,首先由易到难系统掌握、复习教学大纲规定技术动作;其次可充实教材中没有安排,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简单易学的各种技术动作。如前滚翻可变化为双手抱膝、手放胸前、两腿交叉、分腿、直腿、双人、鱼跃前滚等。也可重点介绍一些难度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www.zxty.net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