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居民体育生活现状的思考和研究
2003-10-20 20:10:16
2002-9-27 中学体育网
关于我市居民体育生活现状的思考和研究
张银环(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一中学)
摘要:我市居民体育生活日趋丰富,对竞技体育表现了极大热情。
关键词:体育生活;休闲时间;物资消费。
前言:在现代社会,体育在休闲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体育生活已经成为构成健康文明生活的重要因子。所谓的体育生活就是人们在具有体育特征的时空之中,在精神与物质上获得的总和,是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我市部分人口体育生活的成因,行为,时间,以及物资等方面的调查与研究,分析了我市居民体育生活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趋向提出几点思考,对今后群众体育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1、我市体育生活人口的成因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体育生活的成因,也是体育生活形成的条件。它分为两部分,必须部分和必然部分。
必须部分主要指形成体育生活所需要的物质因素与条件,如时间器材、经费等;必然部分则是指形成体育生活时与之相一致的意识形态,如体育的意识、体育的价值观念等。
闲暇时间是体育生活形成的必须条件。目前,我市人口的闲暇时间与某些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还处在较低水平,但其中部分人已能满足他们体育生活的基本需要,此表是调查本市3000人以100人为样本取样调查结果(以下同)见(表一)
表1:
百分比 日均闲
暇时间
人群分类 每日闲暇时间
1小时 每日闲暇时间
2.5----4小时
性别 男 22.36 33.52
女 26.69 28.66
年龄 16---30岁
31---50岁
51岁以上 23.82
30.40
18.73 32.90
27.94
32.79
职业 工 人
科技教育者
学 生 24.54
33.64
23.39 33.35
24.29
30.61
对于不同分类人群来说,体育活动在他们闲暇时间所占的比重多少与他们日均闲暇时间的占有量呈现一致的趋势。
目前,城市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每日早晚的时间里,地点多在公园,马路和家中等非体育专用场所。此表是调查本市3000人后得出的结果。(表2)表2:
参加体育活动的地点 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
非体育运动场所 体育场所 早晨 傍晚 工间休息 公休日
地点 公园 马路 家中 单位 体育
男 14.13 18.34 14.79 17.32 10.51 34.06 13.50 7.05 1.36
女 11.39 18.59 17.03 12.34 5.49 25.21 14.66 5.88 1.20
从我市居民闲暇时间、可以利用体育活动的空间、以及前面所述的用于体育的时间情况来看,他们目前只能从事那些简单的、不需要更多的物质条件和大块时间的一些体育活动的内容。然而,同样具备了参加体育活动必要条件的城市居民,并非都参加体育活动,这说明体育意识和体育价值观念的极大活力使人们产生趋向体育的活动行为。调查表明,那些促成他们体育生活的必然条件,除了自身需要的原因外,首当其冲的是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的作用(表3)
表3:
动因分类
百分比
人群分类 身体发展 需要的影响 广播电视
的影响 家庭的
影 响 同伴的
影 响
性别 男
女 34.86
37.03 17.62
15.89 2.16
3.83 4.82
4.51
年龄 16---30岁
31---50岁
51岁以上 23.37
30.35
16.81 17.81
16.81
14.86 3.60
3.29
2.01 8.01
3.53
2.23
职业 工人
科技教育者
学生 31.24
44.77
25.63 20.45
12.00
12.27 3.11
3.43
3.39 5.44
4.03
8.30
教育程度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 24.45
25.22
30.72
45.50 16.33
21.64
15.98
9.92 2.33
3.14
3.15
2.95 2.56
4.37
5.78
4.90
从理论上讲学校教育应对人们的体育观念和意识起相当明显的作用。然而本次调查的情况不尽人意,认为自己参加体育活动与接受学校体育教育有关的比例人数很低。这说明目前我国的学校体育功绩还是令人遗憾的作为我们这一代年轻的体育教师来说,前面的路仍是任重而道远。
2、体育活动时间与物资消费。
体育生活形成的基础之一,是必须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物资供其消费。
目前我市居民(16岁以上)在日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www.zxty.net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