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
2003-10-20 20:19:08

  2002-12-3  中学体育网

浅析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
昆山市亭林中学 李 祥 

摘要:文章主要从行为、情感、环境、教法和现代教学理念等方面来探索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从而不断提高学校体育的教学质量和增强体育教学功能,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之路。
关键词:情感、行为、环境、创新、快乐体育、素质教育、动作表象
体育教学则是按照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有效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这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过程。体育课教学主要以室外课为主,它是以身体和思维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项特殊活动,在活动中除要教给学生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外,同时还要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种体育娱乐活动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应做到:
一、注重行为和仪表
行为是指各种活动和举止、作风、表情、手势、动作、言语等。作为体育教师更应注重自己的仪表和行为,做到着装整洁、得体,自觉遵守体育课常规,言行、举止要文明,手势、表情要恰当,作风要端正,爱岗、敬业。只有为人“师 表”才能统领学生、取悦学生。一方面,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外还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补充新知识、新技能);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不断地进取、不断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才能跟上现代化教育步伐,才能做一个与时代并进的学校体育工作者。
二、师生是有机的统一体
“师生”是相对学生和老师而言的,两者是共存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爱好和需求,内容的安排应尽量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服务。教学中特别是集体性、游戏性的活动,教师参与到其中去进行引导和协作,能使课堂气氛变的得更加活跃和融洽,能提高学生练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会变的更加显著。
三、体育课上的阴、晴转变
情感是联系人与人之间的纽带,要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就必须和学生多交流,与学生建立朋友式教学法。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该严肃时一定要板着脸,决不含糊(特别是危险性运动项目如:单、双杠、铅球等)。但是,该愉悦时一定要融入其中与“民”同乐,与学生共享体育活动带给我们的快乐,这种“阴”“晴”转变的“变脸”只要要恰当、得体,就能使课堂气氛变的活跃有序,就能使师生关系变得融洽,这样不但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应时、应境、应情况变换自己的角色、面目,以“变脸”的形式来领导和建立协调、和谐、欢乐的师生关系;不仅能调节课堂生机,而且能提高教学质量。那么,这种“变色龙”式的教学方法又何乐而不为呢?
四、体育课教学要开放化
在课程改革、教学不断创新的今天,体育课教学也应以创新为主,面向未来、面向社会。不应再是以教师为主的传授性教学为主,而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尝试性教学为主,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兴趣和水平目标来安排课的内容,内容应以协作性和互助性为主,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再根据本课内容的需要来选择场地、器材等,要尽量让我们的运动场所向社会场所转变,让学生与社会接轨,这不仅是体育教学的功能,也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途径。教学时不应让学生清一色地去吸取某些知识、技能和具备的某些能力,而应多给学生一点自由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因此,教学时不应强求一律。体育课要开放,不光是教学形式和教学理念的开放,而更应是体育活动内容的设置要多样化、协作化、趣味化、强身益智化,从而全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www.zxty.net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