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体育与健康》新大纲及课程标准
2003-10-20 20:23:16
  2003-1-6  中学体育网

走进《体育与健康》新大纲及课程标准
福建永安一中 梁桥
在学习《体育与健康》新大纲时,人们已经注意到新大纲区别于旧大纲的指导思想,那就是,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前题下明确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思想,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在课程标准中更是具体地将教学目标定位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5 个方面。近年来,体育教学不断探索,改来改去,体育课已经越来越让体育教师茫然、无所适从,人们在不断的反思,体育课应该怎样改?应该说,《体育与健康》新标准为今后体育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虽然有了指导性纲领,一线体育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要能够贯彻落实指导思想,还要经历一个时期不断摸索。本人想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明确体育实践课是实现《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的主渠道
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丰富了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等内容,理论方面增加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如果为此专门设置一定的理论课课时,势必影响实践课的课时,这有悖于体育课的基本特征。“《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程是以增进健康为目标的,先锁定这个目标,增进健康有多种手段,这门课程的主要手段是体育实践活动,还有一些运动文化、运动技能等内容,但课程主要以体育的实践活动为增进健康的手段。这门课程的基本特征在于它是一门活动性的课程,它必须是通过参与活动来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来增进健康,必须是通过身体的活动,通过一定的身体负荷。这就是我们这门课程最基本的特征。”(摘自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季克异处长的专访录)从处长的讲话精神不难看出,体育课不宜专门开设体育理论课,在教室里讲健康,应该通过实践课让学生在生动、活泼、主动地练习中得到发展。当然,理论知识也是要传授给学生的,这要在实践课的过程中来完成。
二、体育实践课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了
教学大纲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课程内容,同时,也给了体育教师选择教材的自由空间。必选教材有田径、体操、武术,限选教材有各项球类项目、地方特色的项目;田径、体操又有许多分项,即使是单一的跑的专题也可分为快速跑、中长跑、趣味性跑等内容也就是说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教师是有比较灵活的应用空间。换个角度,必选教材里的同一教材,为了达到掌握技能,增强体质,实现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练习手段、课堂组织形式。就教学模式而言,有寓教于乐的快乐教育,有培养学生组织观念的军体国防教育;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情景教育,有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研究性学习;有体现技术、技能的认知教育,有体现学生素质的超量训练;有心理教育,有健康教育。不拘泥于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保证体育课趣味性的重要因素。过于单一的教学样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熟练掌握这些教学模式,才能随时将它用于教学过程中。
三、要突破课的密度及运动负荷的束缚
当我们准备一节课时,很自然会考虑到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这是因为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是多年来做为评课的标准。那么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是不是每节课所必须达标的呢?请参考以下事例:“近日,笔者辅导一位青年教师按《标准》为实验区展示一节课,选定课题是社会适应领域水平三——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与关爱运动能力弱的同伴。具体教材选择了接力跑、拔河两个游戏,我提出了教学思路:准备活动后,首先进行接力跑,失败的队在总结时可能会出现优生嫌弃胖生的现象,然后讨论:对跑得慢的同学怎么看待?接着按原分组进行拔河赛再总结讨论:对身体瘦小、力量差的同学怎么看待?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人各有所长,只有关爱别人,才能被别人关爱。可是,在评议会上遭来了许多教师的非议,议题在密度太低上。”(摘自《体育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www.zxty.net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