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学校体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2003-10-20 20:35:52
2003-1-28 中学体育网
略论学校体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陈 博
(江苏公安专科学校 )
1 问题的提出
现代学校体育主要有三大功能,即生物学功能、教育学功能、社会学功能。体育的生物学功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奠定体质基础。重视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已经成为现代学校体育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试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认识及相关依据出发,探讨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及其互动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采用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体育的论文论著及文件。
2.2 对比、分析与综合法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比较,提出本文观点。
3 分析与讨论
3.1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涵
3.1.1 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是指具有一种积极适应与发展的心理状态。“适应是各人通过作出身心调整,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维持一种良好、有效的生存状态的过程[1]。”而“发展是指个体的成长和才能品质在时间上所发生的积极变化[2]。”为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综合要求,美国提出要为学生的成长设置四类课程,不仅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第一类(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向上的动机和学会人际交往的技能),同时也贯彻在其他类课程中。日本、德国、韩国、泰国等都纷纷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到了重要的地位。自80年代中期,我国部分省市大中小学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发展很不平衡,尚处于初始阶段。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许多学校从思想认识、师资水平到必要的条件还难以适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二是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处理好与德育、健康教育等的关系,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课程化、医学化、德育化等倾向。
3.1.2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和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它以心理保健为手段达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它以心理适应为重点达到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它以心理发展为目标达到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3.1.3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涉及学生的生活问题、学习问题和升学与择业问题的教育与辅导。主要包括:
(1)培养健康人格;
(2)树立自尊、自主、自强的主体意识;
(3)进行情绪教育;
(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其他诸如性心理卫生指导及升学就业指导等。
3.1.4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是最主要的途径:其二通过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文体活动进行;其三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其四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等。
3.1.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教育,它直接关注学生心理上的保健、适应和发展,帮助学生解决与此相应的一些心理上的困惑、烦恼和障碍,直接培养并训练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具有教育学生自知、自助与助人以及培养学生耐挫、乐群、敬业等方面的育人功能。
3.2 学校体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依据
3.2.1 欧美等国的实验与研究性报告
欧美发达国家关于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已有不少研究,结论较为一致,认为体育活动能促进身心健康。德国的K.Bos与F.Grobe(1991年)公布了他们从出版物中收集的73个研究,其中30%是实验研究,其余是准实验研究或相关研究[3]。在体育运动中,对心理健康与其关系的研究已形成共识,即大多数处于发展中的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且心理健康与体育运动水平相辅相成[4]。
关于体育运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www.zxty.net
Powered by iwms